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大明社大人文美學茶道班,成果發表以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為茶席布置的主軸,優雅、融入在大地萬物中,禪意無盡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大明社區大學校長妙蓮法師,對於今天社區大學人文美學茶道班成果發表,感到非常滿意,尤其對於佈展方面融入佛教、道教的因素在內,在自然環境中享受一杯清香的好茶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大明社大人文美學茶道班指導老師吳幸儒,在期末成果發表特別出題以大音希聲為主題讓學員們發揮佈席,對於學員的成果發表,吳幸儒表示非常的滿意,也感謝大明願意提供這麼好的場地讓學員布展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國際大觀人文茶道書院創辦人陳玉婷參加完活動指出,茶會中讓學員透過設定主題、環境規劃、布展,最終到茶會中,給學員檢視的機會,反思到泡茶、茶湯文化的深度內涵,希望學員們好好體會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大葉大學劉秋固教授,引用唐代詩人王維的《鳥鳴澗》「人閒桂花落,夜靜春山空;月出驚山鳥,時鳴春澗中」,要學員找到真如、找到自性,在安靜中找到自己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大明社大人文美學茶道班德學長邱光亮,分享在茶席佈展的甘苦談,也說出茶席布展的意義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茶席中侶舞者以雨聲器,融入在大自然環境中,讓品茶的民眾感受到不一樣的環境之音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受邀參加茶席成果發表的民眾,細細品嘗司茶者所端上的茶湯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
圖說:大明社大人文美學成果法表結束後,校長妙蓮法師(第一排左六)與指導老師吳幸儒(第一排右四)等貴賓及學員、民眾一起大合照。 人間社記者邱乾海攝大明社區大學人文美學茶道班 「大音希聲」期末成果發表會
2022-12-13
苗栗大明社區大學人文美學茶道班12月9日下午2時於大明寺前門中庭舉辦「大音希聲」期末成果發表會,茶席布景以「大方無隅,大器免成;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」為主軸,以實現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,其意在推崇自然的、而非人為的美;出席貴賓有大明寺住持妙蓮法師、國際大觀人文茶道書院創辦人陳玉婷、大葉大學教授劉秋固、山城陶藝協會理事長湯潤清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張清川。
指導老師吳幸儒為了讓學員展現二年來的學習成果,同時在後疫情時代安住身心,請學員構思以「大音希聲」為主題的茶道藝術,此次活動規劃在德學長邱光亮帶領學員們一同發想,結合道家的天地人「天人合一」思想,以及佛家「真空妙有」禪心境界;在茶會場域中軸線中央規劃四柱,代表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四聖諦,上乘載銀河與棍系圓盤﹙佛教卍字,佛之印心﹚,並在其下方設一「六柿圖」禪意貴賓席;兩側布條垂擺﹙太極流動﹚主視覺,並分別設置「水流、雲行、一花、一葉、萬法、真空」禪意茶席,陳垣倉老師協助布置,才能如期於今天展現學員們的學習成果。
活動初始以木魚及音缽為號,由茶侶引導貴賓及來賓依序進入茶席,接著由茶侶舞動大小雨棍,讓參與者靜聽雨聲,洗滌凡塵靜心;司茶行者專注於茶道藝術的展現,由一杯茶,讓司茶者及參與者,在一動一靜中透過眼神的交流,彼此心靈交會,全場靜默無聲,達到「茶禪一味」的最高境界。
妙蓮法師提到,今天的茶席主空間佈置取自南宋牧谿所繪的《六柿圖》,所謂「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」,一切萬事萬物都回歸為零,零是究竟圓滿;當萬物未成時,我們是什麼?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最真、最善的我。
陳玉婷說,因疫情之故大家戴口罩隔離了彼此,但在茶會中讓學員透過設定主題、環境規劃、佈展,最終到茶會中,給學員檢視的機會,反思到泡茶、茶湯文化的深度內涵;由茶師的眼神、動作的傳遞,不用靠語言來交流,專注在一期一會每個當下。
劉秋固教授引用唐代詩人王維的《鳥鳴澗》「人閒桂花落,夜靜春山空;月出驚山鳥,時鳴春澗中」,要學員找到真如、找到自性,在安靜中找到自己。
指導老師吳幸儒為了讓學員展現二年來的學習成果,同時在後疫情時代安住身心,請學員構思以「大音希聲」為主題的茶道藝術,此次活動規劃在德學長邱光亮帶領學員們一同發想,結合道家的天地人「天人合一」思想,以及佛家「真空妙有」禪心境界;在茶會場域中軸線中央規劃四柱,代表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四聖諦,上乘載銀河與棍系圓盤﹙佛教卍字,佛之印心﹚,並在其下方設一「六柿圖」禪意貴賓席;兩側布條垂擺﹙太極流動﹚主視覺,並分別設置「水流、雲行、一花、一葉、萬法、真空」禪意茶席,陳垣倉老師協助布置,才能如期於今天展現學員們的學習成果。
活動初始以木魚及音缽為號,由茶侶引導貴賓及來賓依序進入茶席,接著由茶侶舞動大小雨棍,讓參與者靜聽雨聲,洗滌凡塵靜心;司茶行者專注於茶道藝術的展現,由一杯茶,讓司茶者及參與者,在一動一靜中透過眼神的交流,彼此心靈交會,全場靜默無聲,達到「茶禪一味」的最高境界。
妙蓮法師提到,今天的茶席主空間佈置取自南宋牧谿所繪的《六柿圖》,所謂「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」,一切萬事萬物都回歸為零,零是究竟圓滿;當萬物未成時,我們是什麼?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最真、最善的我。
陳玉婷說,因疫情之故大家戴口罩隔離了彼此,但在茶會中讓學員透過設定主題、環境規劃、佈展,最終到茶會中,給學員檢視的機會,反思到泡茶、茶湯文化的深度內涵;由茶師的眼神、動作的傳遞,不用靠語言來交流,專注在一期一會每個當下。
劉秋固教授引用唐代詩人王維的《鳥鳴澗》「人閒桂花落,夜靜春山空;月出驚山鳥,時鳴春澗中」,要學員找到真如、找到自性,在安靜中找到自己。
最新消息
光明在望義診23年不輟 佛光照亮社區健康之路
2025-10-29佛光童子軍敬老 重陽溫馨滿人間
2025-10-29佛光大學花蓮大漢專班正式啟動 以愛與責任守護學生就學權益
2025-10-29為健康而跑為地球而行 弘揚蔬食與環保精神
2025-10-29鳳山佛學講座 人間生活禪妙用無窮
2025-10-29光復災民家中佛堂安座 月光寺關懷灑淨
2025-10-29南天大學美術館「紙語之道」展覽 紙藝彰顯禪心之美
2025-10-29里斯本協會重陽敬老 長幼同樂傳承孝道
2025-10-29佛光四句偈融入生活 啟發現代菩薩行
2025-10-29新營講堂三代佛光人 重陽敬老送溫暖
2025-10-29
相
關
消
息







